在彰化鹿港的田埂與風聲之間,年輕的 許榮壽學會了與土地相處,也練就了修理農機的巧手。婚後,他背起行囊北上台北,先拜於金師傅門下,打下紮實的傳統工藝;又投身於研發名家川師傅的門牆,學習新產品開發與機械研究。兩位師承,一穩一進,讓他逐步凝鍊出屬於自己的工藝哲學,最終「自成一派」。
- 火候拿捏:脆而不硬、香而不焦。
- 時機判斷:每一聲「砰」都是精準。
- 穀物處理:洗、晾、烘,步步到位。
- 產品開發:不同穀物、不同口感的可能性。
- 機械改良:提升穩定與效率,維持工藝感。
- 流程優化:把職人經驗轉化為重現的標準。
1986|展榮商號創立:攤車起家,街頭開展第一聲香脆。
1999|烏日門市成立:品質穩定、品項擴展的基地。
2014–2015|擴廠 × 自動化:傳統技藝的標準化與效率化。
2016|進駐電商平台:接軌新消費型態。
2019|鹿港門市開幕:回望故里,再次出發。
2023|購物官網成立:全天候服務全台家庭。
一聲「砰」的學問:從街頭的人情味開始
回到彰化後,許榮壽推著攤車把鍋灶與穀物帶進人群。街坊的笑語、孩子的好奇、長輩的叮嚀,成了他最早的顧客與導師。每一次爆香,不只是技巧展現,更是與顧客的對話。有人偏向白米的清香、有人喜歡糙米的厚實、有人迷戀黑米的氣息——這些偏好,成了他日後商品研發的方向盤。
把工藝安頓下來:烏日的第一家店
攤車靈活卻受限於環境,許榮壽始終盼望有一個能穩定品質的空間。於是第一家店面在烏日誕生。這裡不只是販售點,更像是工坊與教室:原料的挑選、烘焙的節奏、保存的細節,都被梳理成可維持、可傳授的流程。店裡逐漸加入更多品項,像是穀飲與小點,讓家庭的日常有了更多選擇。
第二代接棒:把傳統的價值交給未來
土哥與小逢從小在鍋火與穀香長大,理解父親的堅持,也看見市場變化。他們做了三件事:設計升級、技術升級、溝通升級。包裝的更新讓產品更親近年輕族群;導入自動化設備讓品質更穩、供應更快;同時擁抱社群與電商,讓展榮商號的聲音在更多家庭裡被聽見。傳統沒有被美化成不可碰觸的神龕,而是被轉譯成可以走入現代生活的日常好物。
「自成一派」四個字,怎麼練成的?
把金師傅的穩重與川師傅的創新合在一起,不是一句口號。它需要一次次的測試與修正:穀物的含水率、清洗時間、烘焙曲線、爆香壓力、冷卻環節……每一個變因都會反映在口感上。展榮商號把這些細節做成可以重現的「標準」,又保留職人現場微調的「判斷」。於是,標準化與手感得以共存,這就是「自成一派」的底氣。
我們相信的三件事:真誠、品質、創新
真誠,是走進店裡就能感受到的親切;品質,是看得到原料與流程的透明;創新,是願意嘗試、也願意等待的耐心。三十餘年,展榮商號在這三個信念之間維持平衡——不急躁、不取巧,把每一口的可靠交還給顧客。
許榮壽:「我把金師傅的穩,和川師傅的敢,放進同一口鍋裡。然後,慢慢地,煮成自己的味道。」